原住民女孩對抗瑞典的種族歧視黑歷史《Sámi Blood》「威尼斯日」最佳新導演得主
1930年代,北歐的薩米族(Sámi)少女艾兒被送到寄宿學校,以洗去她身上的遊牧民族傳統,將她培養成能受到瑞典文明社會所接受的模樣。校內甚至有骨相學家(如今被視為偽科學)測量這些薩米孩童,以鑑定出他們與「一般」瑞典人的差異何在。
艾兒起初對新環境、學習瑞典語感到好奇又興奮,儘管她的妹妹內心掙扎不已。但當艾兒想獲得老師們接受的念頭越是強大、課堂上講述種族與階級的課程越使她困惑,再加上迅速發展的性徵,很快地就讓艾兒與同儕之間出現裂痕,更迫使她採取難以挽回的行動。
擁有薩米血統的瑞典女導演Amanda Kernell在執導多部短片後首推長片,直指19~20世紀白人自稱「開化」而在多國展開的不堪歷史,當時瑞典政府將薩米人視為劣等民族而推行同化政策,有系統地將原住民孩子帶離他們的父母、家鄉及傳統生活,藉由教」灌輸他們原有的習俗與生活方式是低下的觀念,試圖讓他們融入所謂的文明社會。
《Sámi Blood》於威尼斯影展「威尼斯日」單元一舉拿下最佳新進導演、歐洲電影標籤獎,又接連入選多倫多、東京影展。即使各先進國家逐漸正視過往對原住民族的迫害歷史,導演也希望藉此呼籲當今的難民營等地也可能有類似情形重演。
電影片段:
https://youtu.be/4FFyRuwkZ94
https://youtu.be/0zpt2yf0nCM
參考外電:
東京影展 https://goo.gl/t3Excz
多倫多影展 https://goo.gl/cNF6hE